近日,国际临床神经病学权威期刊Annals of Neurology在线刊登了我校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王柠教授/王志强教授的最新研究成果“GGC repeat expansion of RILPL1 is associated with oculopharyngodistal myopathy”。
该研究综合应用遗传连锁分析与长读长测序,在两个OPDM家系中确定了新的OPDM候选致病区间(12q24.3),并发现患者RILPL1基因的启动子区存在GGC三核苷酸串联重复异常扩增。进一步应用三引物PCR与扩增子荧光PCR验证了长读长测序的发现,明确患者的RILPL1启动子区GGC串联重复次数范围为135-190次。由此确定RILPL1基因为OPDM的新致病基因,并命名为OPDM第4型。
该研究发现RILPL1基因座正义转录RNA与反义转录RNA均有表达,并且与p62、hnRNPA2B1共定位,提示RNA毒性机制参与OPDM4发病。此外,该研究还报道了OPDM4家系中存在特殊的“超长GGC扩增者”——这种家系成员的RILPL1基因GGC重复数高达312-798次,伴随RILPL1基因启动子区CpG岛高甲基化,提示超长GGC扩增可能通过高甲基化沉默机制保护个体免受RNA毒性侵害,为未来治疗靶点提供了研究方向。
鉴定新的致病基因,可为患者的诊断、管理、遗传咨询以及疾病的发病机制研究提供重要线索与方向。这项研究成拓展了眼咽远端型肌病的基因谱,有助于提高临床确诊率,同时也提升了GGC串联重复疾病致病机制的认识。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王柠教授和王志强教授为论文通信作者,福建医科大学硕士研究生曾一恒、博士研究生杨康以及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杜敢琴教授为共同第一作者。
文章链接: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abs/10.1002/ana.26436